昭苏县自2017年荣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来,始终坚守“两山”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通过系统施策让生态屏障愈发牢固,发展动能持续激活,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之路。
多点发力
保护生态成效显著
昭苏县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以“大生态”理念统筹推进全方位保护。聚焦草原生态修复,实施退牧还草、草原改良等工程,着力恢复植被、提升生态承载能力;针对林区管护,加大森林抚育力度、完善森林防火设施,筑牢森林资源安全屏障;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进昭苏湿地公园建设,建成湿地监测系统,同步开展植被恢复与生态廊道建设,让湿地充分发挥“天然水库”功能。同时,通过升级污染防治设施、强化基层管护力量,持续提升生态治理效能。
伊犁州生态环境局昭苏县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许锐说:“昭苏始终坚持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落实‘一企一策’治理方案,推进煤改电等重点工程;深化河长制与‘三水共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同步实施草原修复、国土绿化、城乡美化及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综合治理。”
如今,通过系统施策、标本兼治,昭苏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土壤环境质量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林草覆盖率达70.24%。凭借扎实成效,昭苏县获评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先后创建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试点)、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生态文旅相融合
绿水青山变财富
昭苏县依托优质生态基底,将自然禀赋与人文特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业态。夏日的湿地公园里,“天马浴河”奇观与姑娘追、刁羊等充满地域风情的民俗表演相映成趣,引得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正如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冯琬钦所言:“昭苏湿地公园空气清新,景色治愈,设施便利,特别适合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之美。”旅游业的兴旺不仅带动了景区收入增长,更激活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链条,推动文旅消费持续攀升。
随着游客的口口相传,昭苏县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由此形成“生态美、文化兴、旅游旺”的良性循环,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滋养民生的“聚宝盆”。
制度保障谋长远
绿色发展向未来
为深化“两山”实践,昭苏县从制度建设、产业布局到全民参与多维度发力:筑牢制度根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布局环保产业;打造生态旅游线路,秉持“保护优先”原则发展旅游以带动周边产业增收;开展“生态文明进万家”活动,推动全民投身生态保护。
当前,昭苏县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现有高等植物14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9种、鸟类90余种、鱼类13种,葱郁草木与灵动生灵共同勾勒出斑斓的生态画卷,这既是“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见证,也是生态保护成果的直观体现。
伊犁州生态环境局昭苏县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许锐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遵循‘天生丽质与后天呵护’并重的环保理念,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保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葱郁草木到灵动生灵,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兴旺,昭苏县用实践证明了生态与发展的协同共进。未来,昭苏县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并重,以坚定决心在发展中守护生态本底、在保护中激活发展动能,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为全域旅游注入动力,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