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毡绣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推动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近日,希日塔拉街道乌兰社区开展了首节毡绣公益课。
“毡绣是一种源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课堂上,毡绣老师娜日娜通过为学员们详细讲解毡绣技艺相关知识和展示部分毡绣作品,以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围绕着基础的平针和锁针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员更好地参与到毡绣工艺的学习和实践中。
参加此次公益课程的学员主要包括辖区群众和工作人员。课程每周两节,持续开展三周,后期还会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完整的毡绣工艺品制作,并将完成的工艺品在社区进行展出。
乌兰社区居民 乌兰其其格
我是在社区公众号了解到毡绣工艺课的,我对毡绣这门民族技艺很感兴趣,之前没有渠道学习便不了了之了。当我看到社区组织了工艺课程,便立刻报了名。在课上能够动手操作是非常有趣的,我会坚持来上课,在课下也会向身边的朋友宣传毡绣技艺。
希日塔拉街道乌兰社区以非遗进社区为载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力求将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搬上时代的舞台,通过公益课使非遗技艺更好地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以群众的力量助力非遗民族文化的发展,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让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民族融合、文化互鉴的印记。
乌兰社区工作者 鄂博丽
我们推进毡绣公益课,一方面能够让群众丰富业余生活,使群众能够了解我们民族的非遗技艺,亲身感受艺术品的魅力,并激发其对技艺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群众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