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长乐此山中藏五百罗汉,遇见有福!
来源:云游长乐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4-03-26 | 1200 次浏览 | 分享到:

(蒲竺寺寺门)

  闽江口南岸有座保福山,位于长乐猴屿浮岐(琅岐大桥头附近),以山上的五百罗汉像为亮点。这里峰奇石怪,林木苍郁,风景秀丽。山脚有蒲竺寺前身叫保福寺,建于宋嘉泰年间, 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据《八闽通志》寺观卷载:“保福院宋嘉定中建”。按宋嘉泰辛酉即嘉泰元年(1201 年),以及上述记载与寺内残存碑刻佐证保福院(寺)创建时间和史书记载相吻合,距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蒲竺寺的面积十分庞大,整座后山都是它的景区。

  据传,当时有一个外地游僧路过此地,见这里溪水潺湲,异鸟争鸣,发愿要在这里建寺。于是他四处化缘,数年后终于建成一座规模宏伟的保福寺,可容百僧。



  至今,在通往保福寺(院)的山间小路的横石上,仍依稀可见当年僧人舍钱铺路的刻石:“宋嘉泰元年(1201年)……”蒲竺寺内保存有一块当年的“保福寺”石额。石额长约1米,宽约0.4米,以及两段石刻:“保福院僧法超为师叔应监寺酬还心愿舍铺嘉泰辛酉夏题。”元至正年间,该寺又进行一番重修。“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重修。”(见李永选《六里志》)。元明时期,这里僧侣云集,香火鼎盛。

  明嘉靖年间,倭寇数番侵扰闽海,浮岐当地居民四散奔逃,寺院无人看管,久之颓塌。1950年前后,保福寺遗址上尚有数十株三人合抱粗的老樟树,足见当年寺院规模之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村人集资重建保福寺,并更名蒲竺寺,取蒲峰之天竺之意。从废墟中挖出来的香炉依旧置放在正殿前。

 

(蒲竺寺一览)

  重修后的蒲竺寺坐南朝北,拥有大雄宝殿、仙君殿、观音殿、五百罗汉、四面佛及浮云塔。七层石塔浮云塔,塔高36米,为闽江南岸第一高塔。塔名富有诗意,寓意世事如浮云,唯我佛永存人间,整座塔由巨石垒成。从塔中心可直上石塔各层。凭栏远眺,只见闽江上无数舟船桅樯,江对面琯头、琅岐尽收眼底。因此,保福山被人们称为“五百罗汉山”,道的两侧供奉着数百尊罗汉石雕。石像布局独具匠心,以山势的高峻平缓,流泉大小、隙地面积,因地制宜。


(闽江入海)

  今年,猴屿乡政府将提升保福山周边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欢迎朋友们前来春游打卡!


(蒲竺寺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