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鄂托克前旗:“非遗”星火绽放校园
来源:鄂托克前旗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4-03-25 | 938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晨的操场上,孩子们挥舞着鼓棒,踏着锣鼓的节拍,在安塞腰鼓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天美好时光。安塞腰鼓在鄂托克前旗第二小学已有20年的历史,学校将安塞腰鼓与“零点体育”“大课间”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也让“非遗”传承真正做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结合地区特色和学生实际,在各中小学、幼儿园以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大课间”、幼儿一日生活等为载体,通过“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非遗”魅力,传承“非遗”文化。



  在鄂托克前旗第一小学,开设了包括三弦、扬琴、四胡、马头琴演奏在内的六大类29项社团活动,设置千人“筷子舞”、千人“江格尔”特色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地学习,学校在2021年被教育部授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称号。鄂托克前旗第五小学,开设了专门的工作坊,让学生们亲手制作掐丝珐琅,体验掐丝、点蓝等工序,感受这一古老工艺的精妙之处。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益于“非遗”知识的传播和传承。鄂托克前旗第二幼儿园邀请蒙古鹿棋“非遗”传承人,在园内建设了“多功能益智体验馆”,主要开展幼儿棋类培训和棋类游戏,收纳了256种棋盘,衍生出500多种棋类玩法,为幼儿带来棋类启蒙教育的同时,在小小的心灵里种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此外,鄂托克前旗职业中学充分融合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劳动教育,聘请国家、自治区、市级“非遗”传承人9名,建设3个“非遗”传承人大师工作室,将“非遗”传承纳入教学体系,开发形成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皮画制作等10余个专业,研发产品1500余件,申请专利50余件,申请版权30余件。



  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文化瑰宝,鄂托克前旗将继续拓展“非遗”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文化自信,让“非遗”文化真正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