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吐绿 草木初萌
又是一年植树时
3月12日
阿拉善盟
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全面开工
暨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
吹响了阿拉善盟境内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
边缘阻击战的号角
3月12日,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全面开工暨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
荒漠治理,防沙治沙,义务植树,对于阿拉善来说,每个都是关键词。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一并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挑战。
让我们将镜头拉长——
世界版图上,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看中国北方那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正是我国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攻坚克难之地,阿拉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赫然在列。
阿拉善境内横卧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
让我们认识一下阿拉善——
阿拉善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最西部、黄河“几字弯”顶端,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横卧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总面积10.85万平方公里,其中阿拉善盟境内9.4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9.6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83%和50%。
与东亚地区主要沙源地蒙古国接壤,这里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最少仅为20毫米,年均蒸发量最高达4200毫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历史上黄河曾屡次改道,沙逼水走宛若一道命符。作为黄河由宁夏入内蒙古的重要节点,地处黄河“几字弯”的阿拉善,仅乌兰布和沙漠,曾经每年向黄河输沙约7700万吨,使得黄河河床年均抬高10厘米以上。
地处黄河“几字弯”的阿拉善,曾经每年向黄河输沙达7700万吨。
上个世纪,阿拉善三大沙漠每年以极快的速度南侵东扩,向彼此靠拢,大有“握手会合”之势。那时候,阿拉善一到春风起,黄沙漫天飞,“沙尘暴策源地”的帽子,一戴就是好多年。
“三大沙漠一旦‘握手’,整个阿拉善地区有可能变为一片沙海,同时贺兰山这道天然屏障防护功能也将逐渐消失,流沙随之会向河套灌区、宁夏平原乃至华北地区蔓延过去,后果不堪设想。”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潘竞军感慨地说。
黄沙的蔓延,不断挤压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威胁着生态安全,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阿拉善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严重、自然条件最恶劣、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人与沙的较量,是阿拉善大漠戈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作为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点治理区、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阿拉善荒漠化治理、防沙治沙刻不容缓!
向沙漠要绿色、要生存!
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没有击碎阿拉善人建设绿色家园的梦想和信心。多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和驻军部队官兵高喊着“人进沙退”“让沙漠变绿洲”的口号,义无反顾地向沙漠腹地进军——
相继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坚持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综合治理,探索形成了“人退绿进、造养结合,科学创新、因症施策,以治为用、以用促治,政府引领、社会参与,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荒漠化治理“阿拉善模式”,取得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荒漠化、风沙影响“双减轻”,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双提高”,生态环境和重点区域“双转变”的治理成效。飞播造林成果被联合国治沙代表称为“中国治沙典范”……
飞播区内外植被生长对比明显。
如今,大片的荒漠戈壁正在逐渐变为绿洲,阿拉善的这部“治沙手册”上,不仅书写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也镌刻着一代人的觉醒和心血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内蒙古考察调研,每次都会讲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6月,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更加强调,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这是全局之计、国家之策,为“三北”地区种下新的希望。
从国家和自治区初步规划来看,阿拉善盟分属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阿左旗)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阿右旗和额济纳旗),分别列入2个国家级项目。
作为全区唯一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中涉及“两大战役”片区的盟市,阿拉善坚定地站了出来!
经过治理的巴彦木仁苏木,犹如黄河边上的一颗明珠。 巴图格日勒摄
阿拉善盟委书记黄雅丽曾在多个会议上表示:“阿拉善是国家‘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主战场,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与阿拉善紧密相关。尽管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但荒漠化土地存量依然很大,且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已治理的沙化土地中,生态系统仍然处在恢复初期,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怎么破局?
答案是:把防沙治沙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打好阻沙汇合阻击战、黄河安全保卫战、河西走廊绿洲保卫战、贺兰山生态廊道护卫战、阻沙进城阵地战、阻沙护路攻坚战、军事基地护卫战“七大战役”,建设贺兰山国家公园,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治理,走出一条治沙获益、用沙发展、靠沙致富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把阿拉善打造成为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多阿拉善贡献。
阿拉善盟华电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机械轰鸣,百辆推土机征战腾格里沙漠,阿拉善盟千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追风逐日”施工忙。
这是责任书,更是军令状。全力打好防沙治沙“七大战役”,是阿拉善的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历史任务。
过去一年,通过“七大战役”,阿拉善盟全年完成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任务1045万亩,沙漠锁边成效显著,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荒漠化防治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意味着阿拉善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倍加努力。
“三北”工程攻坚战
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冲锋号”
已经吹响
荒漠化治理“大会战”
如火如荼展开
一张绿色蓝图已经绘就
阿拉善必须拿出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
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
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的
阿拉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