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隆重开幕。大会旨在深入挖掘避暑气候资源价值,交流避暑气候旅游产业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成效和经验,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现场
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于吉顺在致辞中介绍了阿尔山独特的避暑气候资源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并向广大网友发出邀约:“阿尔山没有30℃的高温热浪,只有22℃的清澈凉爽,在这里你完全可以实现‘冷气自由’。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快节奏,只有童话小镇舒展的慢时光。你可以在蒙古包里睡到‘自然醒’,可以在乌兰毛都大草原上与牛羊一起‘被散养’,可以在原始森林里‘森’呼吸,可以在马背上‘追日落’,还可以在温泉里‘被疗愈’、在篝火旁数星星……”
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于吉顺致辞
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曹文忠表示,避暑旅游产业是激活区域“冷资源”的绿色引擎。兴安盟于2023年荣获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是发展避暑旅游的典范。今年7月至9月,兴安盟、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开展“岭上兴安盟·童话阿尔山”品牌传播活动,将开展20多项形式多样、业态多元的系列主题传播,为兴安盟旅游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支撑。在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上,新华社中经社发布《阿尔山温泉度假指数报告》、启动“兴安绿野”研学实践活动,多方位推动阿尔山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气候与旅游的关系天然密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顺应气象节律出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介绍,极端天气增加、气候资源格局重塑,既为气象与旅游融合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气象服务已成为旅游安全的“智慧护盾”。同时,随着旅游消费升级,避暑避寒、研学康养等特色体验备受青睐。将气象景观和气候禀赋转化为旅游资源,正成为激活区域经济、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赛道。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赵建军表示,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将持续加强与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引导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和资源,扩大暑期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消费业态场景,激发避暑旅游新动能。
在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以及文旅产业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围绕“挖掘避暑气候资源价值 助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多维视角下避暑旅游的创新发展”等主题,深入剖析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享前沿观点与创新理念,为避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会长曾博伟做主旨报告
“我们要从多维视角探究避暑旅游的创新发展。凉爽是避暑旅游的先决条件,气候的体验需要借助一定的自然资源,产品设计则要从单一观光到度假、生态、康养、体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体验。场景、玩法、服务也要具有差异化、个性化、惊喜化。”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会长曾博伟表示。
星联CSVA发起人、知名星空旅游策划人蒋晨明从气象观星角度挖掘旅游产品的价值与路径,他说:“‘向往的天空’不是物理空间,而是精神世界,好环境有更好的气象和星空,‘气象+星空’旅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跨界特性,可以独辟蹊径、开创新赛道。”
会上发布、解读了《内蒙古自治区避暑气候旅游之星空旅游指南》《兴安盟避暑气候资源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白皮书》《阿尔山温泉度假指数》等三项重要气候文旅成果。大会还同步启动气候旅游优质资源地区展示和童话阿尔山文旅新高地——新华社镜头中的阿尔山新闻摄影展。
本次会议由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兴安盟行政公署、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承办。
此次全国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在阿尔山召开,将与会人员从盛夏的高温“炙烤”模式切换至22℃的清凉,也吸引更多行业专家学者、旅游从业人员、热爱旅行、关注康养等人群将目光聚焦阿尔山,一项项权威的数据分析、一场场深刻的交流讨论、一次就惊艳的旅游体验,让阿尔山清爽宜人的城市气质一览无余,再次令人惊叹这里卓越的避暑气候魅力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一直以来,阿尔山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挖“气候经济”,在冰雪、避暑、康养、户外运动等领域打造新业态、推出新产品,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抓手,持续完善升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日渐成为广大游客的休闲避暑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气候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避暑旅游十佳城市”等10余项“国字号”生态殊荣落地阿尔山,资源优势变发展动能的有机融合、主客共享的建设模式正在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出“凉”方。
“本次大会在阿尔山召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将在借力国家级平台推广“22℃阿尔山”IP、与业界共谋‘避暑+康养+研学’融合等领域有新机遇、新探索。未来阿尔山将持续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擦亮“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构建全季旅游体系,推动避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阿尔山成为全国生态旅游标杆。”阿尔山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许静表示。